全国服务热线0886-06537281

联系我们
CONTACT

手机:13765442811
电话:0886-0653728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352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推进花卉产业提质增效 添彩红河高质量跨越发展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1-02 19:57:55点击量: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花卉产业是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劳动、资金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二战后,作为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花卉产业迅速崛起,世界各国的生产规模、产值及贸易额都出现大幅增长,生产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成新兴消费国。国内种植面积与销售额持续上升,成为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基地,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云南自然条件优越,鲜切花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形成门类和产品较为齐全的花卉产业体系,建成昆明斗南花卉交易中心,花卉市场发育程度领先,产业基础良好。

  发展花卉产业,对贯彻习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尤其是“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红河州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10万亩云南(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花卉产业生产标准化、生产布局区域化、产品结构多元化、经营主体专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发展,种植面积和产值不断攀升,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面临问题和挑战。就下一步我州如何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个主题,紧扣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三张牌”,调结构、优环境、畅流通、补短板、促融合、兴“三农”,提升花卉产业质量效益,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花卉生产质量。种植生产是目前红河花卉产业的主体环节。从生产端来看,种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食(药)用和工业等加工用花卉,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还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鲜切花种植面积只占到5.35%,特色、高端产品比率少,而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占比都在60%以上。需密切对接中高端市场行情,立足自身自然环境优势,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加大鲜切花种植面积,发展特色花卉。同时,对标国内外设施农业、温室生产等先进种植技术,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优质花卉供给质量,拓展高端消费市场。

  二、探索和借鉴管理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大的竞争软实力。需以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以北部县市为重点,通过“公司+农户+市场”等发展模式,积极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花卉生产基地,推进花卉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我州的其他县市可学习借鉴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为代表的红河花卉产业园区成功经验模式,充分利用各县市的海拔、气候等先天优势,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各自的发展重点,通过“以商招商”、从中选优的方式,重点引进具备一定科技创新能力、投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符合园区规划的知名企业,参与合作共建高科技、高集约、高效能的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

  三、加强设施平台建设,畅通物流信息资源。从产业流通端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生鲜花卉储运体系不完善,信息获取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网络建设仍然是最大瓶颈。需紧盯“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加快大交通体系建设,向下延伸农村公路“四好”目标;借鉴先进的供销系统化管理经验,支持企业加快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的应用,健全冷链链条,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注重信息交易平台建设,建立集产品交易、展示、拍卖、信息交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交易平台和花卉集散地。

  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生物资源优势。从研发端来看,投入少、力量薄弱,研发占比小,产值最高的品种、种子、种球、种苗主要依赖进口,科技研发是最大短板。红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是云南“中华生物谷”重要基地和“滇南生物基因库”。发挥良好生物资源优势,补上研发这块最大短板,未来提升空间巨大。需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技术、栽培技术以及保鲜、贮运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注重产学研结合,依托产业园区建设,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人员参与苗木花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并参与技术开发收益的分配,加快先进育种技术的引入和学习,注重开发利用传统珍贵名花和野生花卉等资源,推进花卉新品种培育;注重产业人才队伍培育,通过人才的吸收、引进和扩大对本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培育花卉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队伍。

  五、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红河自然资源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日益完善。跳出农业看花卉,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大有可为。需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搭建互联网平台,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园区产品统购统销、订单式生产,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大力引进集种植、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减少产业交接成本,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依托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建设,在做好纯花卉种植生产的同时,挖掘花卉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内涵,丰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打造农业庄园、主题景点、旅游小镇、科技示范园等多种载体,为消费者提供亲近自然、走近科技、享受文化的空间,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1+2+36”的效应。

  六、抓实“三农”改革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求破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提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综合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管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同步建设配套产业,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变经营性资产,解决农田基础设施“建、管、用”分离问题;引导农户将分散经营的土地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流转土地价格增长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协调运转,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农民参加培训成为产业工人,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创建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景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留住文化、记住乡愁,推动乡村振兴。作者单位:州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