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86-06537281

联系我们
CONTACT

手机:13765442811
电话:0886-0653728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352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知识

滨海区:昔日盐碱滩 今朝生态新蝶变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06-23 13:00:23点击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经过滨海区广大干部群众地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让“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在滨海变成了现实。如今的滨海,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城市公园还是绿地河岸,凡是绿树成荫的地方,都能看到居民锻炼、乘凉的惬意场景。在白浪河畔眺望,碧水蓝天、草木葱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满目青翠的地方。

  滨海建区之初,这里还曾是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方圆十几里都找不到一棵树的踪影。20余年后的今天,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20余万株盐松整齐划一,生机勃勃,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生态绿廊仿佛展现在眼前,场面甚为壮观。

  近日,记者在滨海沿海防护林三线工程苗木种植现场看到,挖掘机正挖土作业,工人师傅们干劲十足,大家搬运龙柏树苗、挥锹铲土、扶苗夯实、提水浇水……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补种的树种是龙柏,该树种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较耐盐碱。苗木补种结束后,我们还将进行苗木浇灌、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枯枝断枝清理等工作。”滨海沿海防护林三线工程项目经理孟凡伟告诉记者。

  放眼望去,一棵棵龙柏错落有致、迎风挺立,为盐碱地换上了崭新的“绿装”,在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滨海区建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海沿海防护林三线公里,现在主要进行的是盐碱地绿化栽植。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我们采取了地形抬高、土方换填等措施,确保栽种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绿化结束以后能起到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的作用。”孟凡伟说。

  近年来,滨海区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狠抓一批生态海岸、滨海湿地等修复项目实施,近海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有效构筑起潍坊北部沿海生态屏障,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发展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流治理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生态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百年大计工程。

  去年初秋时节,滨海区白浪河东岸迎来成群结对的白鹭,给宁静悠长的白浪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我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在全国各地拍摄鸟类,以前来这里几乎拍不到什么鸟类,随着这些年滨海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这里能拍到的鸟类越来越多,甚至还能拍到一些珍稀鸟类。”摄影爱好者李金亭告诉记者。“河水清了,环境美了,鸟儿也多了。除了白鹭,这里还有不少其他种类的鸟儿。”一些附近居民对滨海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赞不绝口。

  “白鹭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高,需要水质清澈、空气清新、食物丰富的优质环境,被世界环保组织称为‘空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滨海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管理科科长王宁向记者介绍。如今,成群的白鹭选择在滨海区白浪河畔“安家落户”,说明滨海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如今,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工程已成为一条贯穿南北的生态、文旅、经济轴带,白浪河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岸边绿草如茵,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滨海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白浪河综合治理二期、弥河生态绿廊等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河流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白浪河生态示范带、沿海防护林带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滨海区强化沿海湿地、近海海域与岸线生态保护和修复,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盐碱地绿化“滨海模式”,成功培育了鲁台盐杨、潍坊滨海盐松、环海盐柳等新品种,积极推动耐盐碱苗木良种大规模、产业化种植,拥有湿地8.6万公顷。

  近日,记者乘车沿滨海区防潮坝行驶途中看到,坝外海水碧波荡漾,几只海鸥迎风飞翔;坝内则是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基地,一排排柽柳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这片长7公里、宽300米的柽柳林,在渤海莱州湾南岸的防潮坝上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成为近年来滨海区利用“北柳”进行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湿地修复工程战略,“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滨海区结合国家“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战略,充分利用盐松的良种特性,扎实推进各项生态工程,稳步构建滨海生态绿化体系,倾力打造潍坊北部沿海绿色安全屏障。

  “多年前,这里还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没有一棵树,仅生长着稀疏的芦苇、碱蓬,刮风时沙尘四起,十分荒凉。”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爱民告诉记者,他们从2017年开始在滨海示范基地种植柽柳,目前,项目总面积达3000亩,种植柽柳约70万株,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土壤盐渍化程度从种植初期的3‰降低到1‰,不仅优化了土壤结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当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地表植被覆盖率可达80%以上,为滨海区打造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海洋生态走廊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滨海示范基地种植的柽柳不是普通的柽柳,而是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主培育的“鲁柽1号”。“鲁柽1号”是乔木化的柽柳树种,具有高耐盐、耐贫瘠、耐旱等特性,而且高大、美观,生态价值、经济效益高。记者了解到,柽柳具有强大的泌盐能力,它通过泌盐腺把吸收的盐分通过叶片排出体外。而枝叶凋零散落到地面后,即转化为有机质,从而有效改善土质。种植柽柳1-2年后,盐碱地上可种植其他树种。

  “‘鲁柽1号’可在含盐量12‰的土壤中生长。在重盐碱地上,种植柽柳三年,土壤含盐量就可以降到3‰以下,甚至很多区域可以降到2‰以下。土壤含盐量在3‰以下时,大部分树种都能够成活,而在2‰以下时,就可以种植小麦、玉米了。”郑爱民表示,利用柽柳构筑北方沿海防护林带,可形成生态安全屏障的“先锋林”,从根本上解决沿海地区生态绿化难题,修复近海生态系统,治盐压碱、改良土壤。

  近年来,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滨海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打造产业链为抓手,以共享共治运行机制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治理新路径,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新局面,成为“盐碱荒滩”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