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86-06537281

联系我们
CONTACT

手机:13765442811
电话:0886-0653728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352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客户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客户案例

家庭园艺十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篇

发布时间:2023-11-08 23:05:25点击量:

  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华北东北地区推介活动的北京市展区中,增加了“会行走的农业”板块,对阳台菜园、阳台果园、阳台花卉、阳台农业设备、阳台农业最新实技术等都市农业新的实现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容器花园、阳台空间设计方案模块化应用等休闲农业概念。

  8月18日。以“走进通州,畅游花海”為主题的畅游人文通州暨花仙子万花园开园典礼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花仙子万花园是依托通州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总面积达600亩,花期可从早春2月开至晚秋10月,花海姹紫嫣红。自驾车在京津高速于家务出口出,乘公交则可乘927路到果村站下车,国际种业园区内。

  花仙子万花园是以家庭园艺花卉种子产品生产為基础,品种展示為重点,家庭园艺教学為特色,休闲拍摄為延伸的项目。

  倒置盆栽是近年园艺流行新趋势,起初的目的是倒栽可以免去给蕃茄之类长枝条的植物搭架,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方法还有诸如方便采摘、易于管理等不少的好处。而不少喜欢另类效果的花友把它应用到花卉栽培上,更是起到颠覆的效果。@花痴老太@射手宝瓶@深夜种花的男子@桃花零零妖菜友会

  阳台种菜的好处1.吃上自己亲手种植的绿色、环保、安全蔬菜。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会关心别人、领略劳动的艰辛、懂得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3.家中长者有了“工作”,身心都健康。4.美化阳台,改善家庭空气质量。5.每天花上十分钟管理和采摘,每月省下一千几百元买菜钱。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种菜种花,但家庭园艺设备的供应却极其欠缺,这其中蕴含大商机。

  达沃斯(上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福说,厦门的园艺设备销售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专业市场,零星分散在花市、超市、家居建材城,品种极為单调、稀少,消费者难有选择空间。

  厦门海石景观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海鸣说,在欧美,园艺设备市场极為成熟,很多家庭热衷于在假期举家修剪花木、整理花园。在国内,这一市场刚刚起步,园艺用品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堪称“蓝海”。

  厦门新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兰田认為,只要企业能不断针对家庭种植需求,开发新产品,家庭这架“马车”对于拉动园艺设备消费的能量很大。

  记者了解到,已有精明的企业相中家庭园艺设备市场蕴含的商机,并正着手“掘金”。几经周折,庄女士终于在南湖公园花市的一家店内买到锄头、铁锹、高枝剪等园艺设备。令她惊喜的是,园艺锄头和普通锄头不太一样,更為小巧,很适合城市白领使用。

  庄女士买到的园艺锄头是台资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经营者何女士来自漳浦,她说,在漳浦有多家台资企业生产较為专业的园艺设备,多数用以外销。她了解到,许多厦门市民為买不到园艺设备而发愁,就尝试进了些货销售,受到欢迎。

  1、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大自然。

  2、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充分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感受晶宝贝团结、快乐、健康、详和的气氛。

  5、各班准备游戏道具及游戏说明,主班教师合理分配班级人员的具体工作(发放奖票,布置游戏场地)。

  1、所需物品:表演用的舞台(4*6米)、横幅、彩旗、拔河绳一根、各色彩纸

  1、开幕式:全体班级列队,开展亲子长跑(孩子站在家长的右手边),每班派一个家庭站在队伍前举牌、领跑。

  4、家长参加亲子游戏,自选游戏,注意安全,每个家庭参与项目不得少于6种。

  5、家长凭奖票(参与每一个游戏可获得老师的一个印章,手中的奖票集齐6个印章)领取奖品。

  1、10月8日进入运动会活动月,各班抓紧排练团体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能训练。

  5、10月24日各班上交游戏方案(电子文档),运动会口号,运动员手上的道具说明。各班抓紧时间进行练习,发放游戏方案在空间日志里通知家长在家辅导练习。

  6、10月 31日下午15:00进行全园第一次彩排练习:包括运动员进场,团体亲子操表演,运动会游戏。

  7、11月 1日上午10:00进行全园第二次彩排练习:包括运动员进场、幼儿代表致辞、主持人解说、团体操表演。

  8、10月31日检查各班游戏材料、场地说明、场地布置材料,幼儿园统一制作奖票。

  9、10月30日下午15:00召开家委会伙委会会议,商讨运动会有关事宜。

  11、10 月 28日通知全园家长参加,做好运动会准备工作,(各班教师负责给未入园的幼儿家长打电话,王媛媛通知亲子班家长参与)。

  1、运动会筹备期间各班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时要注意幼儿的护理及安全保护工作。

  园艺校本课程是我校在职校课程改革实验中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实际,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实际需要,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于2009年下半年推出的校本课程。

  作为学校指定负责开创这门校本新课程的专任专业教师,我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投入“园艺校本”新课程的开发探索工作中。现在我校的园艺课程已在农业机械、农村经济管理、多种经营等涉农专业开设。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对园艺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见解,在此做简单介绍。

  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并不等同于学校搞过的自编教材。新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是基于多元化教育的需要,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公园绿化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科学地评估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考虑到创业园建设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应该为了学校并立足于学校实际而设计。

  园艺校本课程应该侧重于实践探索,让学生活动起来,接触花草树木与泥土,以某些园艺项目活动为线索,围绕问题开展学习与探索。园艺课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有的知识,融知识了解、实践探索、研究学习为一体,成为一门充满惊喜和乐趣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经常走出教室去亲近自然、触摸生命,要在观察、探索和操作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能,增强了环保意识。

  (一)经过反复的调研之后,我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可利用的园艺资源。

  1.我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搞得相当好,大大小小的花坛、花境将教学楼前后、校园各处的墙角墙边都布置得郁郁葱葱;校园里有不少名贵的花卉树木,一些木本植物还立有标牌。

  2.姜堰市近年绿化美化做得很好,城市里公园绿地也不少。街道、社区、住宅小区有许多园艺景致,植物种类也不少。特别是近来郊区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园艺植物。

  3.市区居民在庭园、阳台、窗台种养盆花的很多。许多学生家庭常用室内植物和插花来美化、绿化家庭环境。

  4.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计算机在我校及学生家庭已非常普遍,网上有大量的园艺资源。

  总之,尽管我校不具备充分条件,但是可以借助上述园艺资源来进行园艺教学,让学生学习身边和家庭实用的园艺。特别是,上述的第三项不仅属于资源,而且是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和需求的重要来源。

  1.利用校园现成的环境资源。我设计了多个园艺学习课题与实践项目,比如“校园花卉分类、识别”,“校园花卉分布调查”,“校园绿化设计”,“校园花坛艺术设计、布置”,“校园花卉标本制作”,“校园花坛整理”,“校园花卉修剪”,等等。利用学校绿化资源,学生们有时在教室中学习、讨论,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探究和操作实践。校园中有那么多的知识与学问,这是许多学生平时没有留意的,在园艺活动中他们常常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2.利用社区与家庭园艺资源。我设计了“家庭花卉调查”、“家庭环境与养花”、“家庭盆栽花卉的管理”、“中国传统花卉”、“花饰我家”等园艺学习课题,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家或亲戚、朋友、邻居家的花卉,在家庭花卉上进行花卉的养护管理实践。

  3.创造多维的园艺活动空间,开拓园艺教学新天地。围绕学生最容易接近的家庭园艺,创造条件组织实践活动,设计开展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园艺课题。有一些很有意义的园艺活动课题可以在教室开展,如“生活插花”、“水仙花雕刻”等。还有一些课题活动可以室内外结合开展,我有时会在课前让学生帮忙将一些园艺物品搬到教室里来,有时会派出小组代表到外面取一些东西。尽量让学生多参与,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4.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可以更方便地欣赏和了解大量的园艺杰作。如我设置的“城市花坛艺术”、“中国名园”、“中国名花”、“插花”等课题项目,就利用了网络资源。现在的学生,家中大多有电脑,可以让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资源指导自己的园艺活动。

  对于园艺课,我以为教师先要认清一个问题:开设园艺校本课程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园艺理论知识,也不是培养学生园艺方面的多少专业技能。我们的目的在于以园艺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更具爱心、责任心,对自然、对环境、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具有探究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园艺、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感悟。也就是通过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学习“中国十大名花”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校园里就有其中的月季、山茶花、杜鹃花、桂花,让学生们根据花卉的标牌去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它们枝叶的形态,回来后上台进行画图说明。这样结合活动进行学习,学生们学得特别积极。

  学生们经常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开展设计制作和操作实践。中职学生已经在一些学科课程里学习了不少植物知识,但平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很少,缺乏实际经验。园艺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一)课内作品展评。让学生在课内将园艺作品搬上讲台,做简单说明,让全体同学欣赏评价。

  (二)用我自备的数码相机记录下各个学生的优秀成果或园艺活动中的美好瞬间,在下一堂课里展示给各个班级,让学生们欣赏与评价。

  (三)校园展览。将学生的一些园艺作品直接运用于布置美化校园,同时又作为成果展览,让全校师生欣赏评价。

  我校的园艺校本课程刚刚起步。由于这项工作属于首创性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虽然获得了一些成功,但离教育改革的要求尚远。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探索,不断加强自学,向周围其他搞校本课程的同仁学习,向有园艺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从而积累经验,在园艺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简介:陈东博(1982—),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建新街中段,为清末光绪年间富绅朱成章、朱成藻等子侄两代历经30年所建,是建水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是汉族建筑艺术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西南边陲大观园”。其景观艺术充分展现出滇南地域文化与园林之美。

  本文从朱家花园建筑布局、整体景观特色及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总结朱家花园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景观艺术特色、环境空间——建筑空间、绿色空间、山水空间、水域空间艺术特点,并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与评价朱家花园实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园林景观。

  民居建筑的研究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又与儒学、礼制、宗法紧密联系。家族观、等级观对民居定向、布局以及建筑门邸、屋脊、装饰装修以及景观艺术的营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朱家花园是建水清代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内地文化与西南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的、极具滇南文化特色的私家园林,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这对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以及精湛建筑艺术和技巧、布局和设计、雕刻和彩绘等方面有着重要继承和借鉴意义,同时对推进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和装饰文化以及现今城市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建水是明清两代临安府府治,临安文化发达,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据载“临安之繁华富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鱼螺之产不可殚述,又有铜锡诸矿,展转四方,商贾辐辏[1]。”雄厚的经济、昌盛的文化造就了人居文化的活标本——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历经沧桑,从道光年间购置田产、开办酒坊、开采锡矿到光绪年间贩卖百货、兴建土木、修盖家宅宗祠,逐步发展成为滇南商号之一,所以朱家花园的百年历史也是云南近现代史的一部缩影,其由盛及衰的历史过程与《红楼梦》贾家家族命运颇似,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朱家花园独特的造园魅力。

  园林布局是园林艺术的最终体现,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必须考虑它的功能分区合理性、组织景区景点的有序性。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点布局,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

  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万m2,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约5000m2,主体建筑分为宗祠和内宅院两部分,为“纵四横三”不对称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连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院落层进叠出、房舍鳞次栉比(图1)。

  朱家花园分为宗祠、内宅院、花厅、后花园、铺面等5个部分,院东南面为家族宗祠,宗祠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内宅院的建筑布局遵循儒家封建礼法,采用轴线对称方式依次排列内宅院的前厅、中厅和后堂,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群合围成一个对称、和谐、紧凑、内聚向心的家族聚居式院落群空间,各屋向天井排水,风水学称之为“四水归堂”,即“气”的贯通达到“阴阳和合”,整体景观体现出传统宗法伦理“家和万事兴”的居家理念;前厅北面为花厅、三开间、卷棚顶,左右两侧置美人靠;院北面为后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整体布局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建筑的文饰美艺术在起翘屋角、交叠飞檐、黛瓦粉墙、雕梁画栋等细节上淋漓尽致。

  大门也称门楼,除实用功能外还彰显封建家族地位。朱家花园的大门歇山顶,抬梁式屋架,三叠水,三开间,八字垂花门楼,是建水民居门楼中的最高规格形式(图2)。

  主入口上方檐枋三重,其上雕镂的图案富有寓意:一重檐枋上雕刻有“鲤鱼跳龙门”;二重檐枋上雕刻有“四喜临门”、“旭日东升”;三重檐枋上有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福禄寿平”。斗拱、雀替上雕有龙凤等物,封檐板上雕有菊、梅、葫芦、枇杷、葡萄等吉祥如意征兆的四时花果,甚至粗实檐枋上也以书法和绘画做以装饰[1]。主入口前的石鼓,刻有龙凤图像,建筑学中称之为“抱鼓石”,民俗称之“户对”,预示财势与地位。另外西大门用以影壁将主入口内外景观加以阻隔、遮掩,以保证内宅的隐蔽性,起到风水学中聚气纳财作用。

  朱氏宗祠是家族举行崇佛、敬祖、祭祀、典礼的地方,也是族人、亲朋挚友品茗看戏、接待会客的地方。由三进院落组成,居中的宗祠和“T”字型过厅将其宗祠分隔为12个天井,空间层次丰富。一进院落由正前方的水上戏台、两侧耳房、小鹅湖及观戏看台构成,具有娱乐休闲功能。

  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的娱乐性设施,三开间,两侧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之用。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象等形状,檐枋上雕出“连升三级”和动物图样。

  小鹅湖的池塘玲珑精致,池水在院落中起到扩音、灭火作用,小鹅湖前有14根石柱和13块石板,其正背面均雕有浮雕图案和诗文,正面一幅图案对应一个典故或几个典故,其间有花、鸟、鱼、人、兽相映成趣;背面是梅、兰、竹、菊和山水浮雕。水榭围栏上所题诗词,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其手法楷、草、隶、篆皆有,有阴刻、阳刻,有诗词、铭赋等多种形式,表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小鹅湖两侧的小叶榕植物景观与水上戏台的建筑交相辉映,水池内莲荷凌波、游鱼可数,花木庭荫,悦目赏心,使得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四大景观构成要素融为一体,到达天人和一的景观艺术美。

  朱家花园内宅院由若干单体四合院组合而成。宅院由三纵六个院落并列连排组成群体建筑。每个院落均由正房、左右耳房、倒房构成,中央是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是滇南民居“四合五天井”的蔓生形态,成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院落。因为院落布局的相同,且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内宅院遵循长幼、男女、尊卑的传统礼制宗法,以南向正房为尊,北向耳房为卑,以中轴院落为尊,两侧对称庭院次之布局。

  内宅院中有梅馆、兰庭、竹园、菊苑等特色的庭院,均由栽种植物予以命名。菊苑厅前设置的石缸,在建筑学中称之“门海”,亦称“吉祥缸”,可养花观鱼,调节小气候,蓄水防火之用。内宅院围合的天井在住宅中除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外,也是妇女围坐闲谈小孩嬉戏玩耍的交流空间场所。

  厅堂是园林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建筑物,《园冶》上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2],”据古辞书《尔雅》解释:“厅,所以听事也,堂,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2]。”花厅是朱氏家族平日集聚休闲的活动中心,也是接待宾客、观赏美景的场所,五开间,卷棚歇山顶,建筑大方,出檐深远,形成较大的环境空间,敞厅两侧设美人靠。

  后花园为朱家花园比较集中的园林空间,散布着树丛、苗圃和花圃,是朱家花园内软质景观最丰富的地方,而且景观布局以平视为主,内倾、阴柔的空间设计,展现出美学的特征:“平、淡、青、远[2]”。

  园林建筑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亭、台、楼、阁、轩、榭、斋、馆,无不经过建筑师巧秒构思与精湛技术的处理,于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为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3],加之室内陈设的古香古色、室外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建筑美学艺术。

  2013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朱家花园的园林建筑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等,主要集中在后花园,后花园的环境属于“广水少山型”的典型园林,水面是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因素,它占据了园林空间的大部分面积,小体量的园林建筑环湖而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势,使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朱家花园整体建筑群体的布局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布局;建筑群体在空间层次上沿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了强烈的中轴线的对称布局形式;在建筑空间层次上采用纵横、高低、收放交错的手法,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建筑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与乡土环境相协调并融入江南水乡景观。

  朱家花园的建筑装饰主题是“福、禄、寿”,所选的题材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诗词、典故以及具有吉祥含义的动植物图案。装饰形式主要是隔扇门的透雕、门窗板壁上的水墨画、书法作品,反映出主人追求高雅的汉儒文化情操和生活兴趣;雕刻绘画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的内容和技巧;门窗雕刻精细,内容多样;室内家居均为紫木雕,体现清代风格等。

  朱家花园既是滇南私家园林,又是民居宅院,所以建筑主体不是华丽的园林建筑小品而是居住型庭院。在内宅院设计中,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布局上,即“四合五天井”这种布局为内聚型中庭,其构成紧凑、内向,对外是家族内部的私密空间,对内则是家族的公共交流场所,具有半私密性质。根据不同私密性来布局建筑庭院,满足起居生活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宁静的居所氛围。

  朱家花园是典型的南方私家园林,四合院空间有限,既小又封闭,如果不栽种观赏植物势必造成景观单调,如若花木过于高大繁茂又将会拥塞局促。所以造园中为体现“空”的理念,保证空间的流通性与开敞性,适当点缀盆栽植物、孤植树、藤蔓植物等置于庭院空间。

  梅馆、兰庭、竹园和菊苑庭院内均对称布置榕树、散尾葵、苏铁、沿阶草和天门冬等盆栽植物,其他院落的盆栽多运用棕竹、散尾葵、南天竹、榔榆、紫薇、榕树和叶子花等灌木。

  后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主要运用乡土树种,譬如小叶榕、香樟、董棕、桂花等,采用自然配置;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后花园营造疏朗的空间景观——“平、淡、青、远”,没有种植过于高大繁多的乔木群、灌木群和地被植物,而是注重植物景观的平远特征。另外孤植树多选用具有观赏特性和美好寓意的植物,譬如石榴、紫荆花、玉兰、桂花、竹等。

  后花园“广水少山”,水体是朱家花园的构图中心。水体周边布置两座假山,面积不大,艺术性再现自然界的峰峦,再加之丰富的植物配置和迂回婉转的小径,营造出咫尺山林的野趣。

  朱家花园置石主要为粉墙置石、庭院置石和草地置石。粉墙置石,即在建筑的墙面作石景,是传统的园林手法,《园冶》有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2]”。在粉墙前置石,配以相宜的植物小品;庭院置石起到点缀空间、突出重点景观的作用,宗祠的二进空间就是全园最大的院落,为使空间景观更丰富,就在视觉焦点处特置庭院置石;后花园草坪中立置石也是丰富景观的点睛之笔。

  庭园理水是中国自然山水园造园的主要手法,尤其是面积较小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方法,即以水池为中心,在周围布置景观,从而形成一种内心和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4]。朱家花园的水体景观主要分布在宗祠和后花园。

  宗祠的小鹅湖是人工开凿的规则式水池,水池上建有戏台,这样的组合不仅在演出时起到水面扩音的作用,同时也丰富和扩大庭院的空间景观;后花园的水景,视野开阔,楼、亭、舫和阁滨水而建,配以自然的山石驳岸和丰富的亲水植物,营造出自然与人工相和谐的空间景观。

  朱家花园的空间序列以民居并联形式组成,构成“纵四横三”的庭院建筑组群。而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景观的分离布局,是以主要游览路线环形链接,得使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从行进的过程中将各个具有良好静观效果的“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进而获得良好动观效果的“景”。各四合庭院之间通过空间大与小、自由与严整、开敞与封闭手法的对比,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空间对比是把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设计在一起,借对比突出各自的特征。朱家花园的空间层次丰富,采用了多种空间对比的形式来突出景观[5]。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朱家花园宗祠内的二进院落是园内最大的天井院落,造园师却巧妙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设置入口则从华堂两侧的小径绕入。小空间辗转、绕行几次才进入大空间,营造出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主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2)住宅建筑与天井庭院之间插入过渡空间。如朱家花园内宅院与后花园之间设置花厅,花厅为半开敞的空间,与后花园相比又是较封闭的空间,层层递进,加强对比,突出差异。

  (3)住宅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形成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对比。朱家花园内宅院空间与园林空间的分离布局,从规整、封闭的宅院进入自然山水空间,顷刻气氛突变,增强自然环境空间的景观观赏性(图3、图4)。

  朱家花园宗祠中的棚廊空间体现分割与联系作用。棚廊两面完全开敞,两侧花窗通透,可以说棚廊空间是完全敞开的建筑空间。它的功能除连接厅堂与祭堂外,还将院落空间进行了两次分割,符合传统造园中“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理念,即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层次越多、景越藏,越容易产生深远的空间[6]。棚廊空间就是运用掩映手法,利用廊柱系列来遮隔构景,增加景物的层次,同时以线连点的方式,增加空间景物的连续性(图4)。

  传统园林中的对景是透过设置的门洞、窗口去观赏对面景物,增加景观层次的深远性[7]。如隔着月门和镂空花墙看宗祠内景物,由于隔着两重层次看,因此空间层次的变化更丰富,意境更深远,突出“园中有园”特色。

  框景是利用建筑的门、窗、洞口将外部景物有限地收敛于框内,如同一幅画面[7]。实际上也是在小空间内将外部大空间的景色选择性借到小空间,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也使两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另一形式。朱家花园的框景手法运用广泛,月门框、廊柱框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地映入内空间。

  朱家花园主入口设置一影壁,借以遮障视线。影壁是障景手法的运用,使内部环境起居深藏而不外露,求得含蓄幽深,是造景手法中“欲露先藏”的体现(图5)。

  将园外的景色借到园内,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园林中的厅堂一般都可以透过开敞的隔扇摄取园外的景物,由于透过隔扇观赏,视角从较暗的室内向室外亮处观看,突出了园外景观物体的明快与绚丽。由于朱家花园内宅院各院落的厅堂门门相对,可以通过室内隔扇把园外景色几重框借于园内,增添景观层次性。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一般。路径的迁回曲折,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民居庭院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建筑空间感[8]。

  (1)运用以山石与绿化作为主体建筑墙壁的掩映[8]。在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这些景物当中,而“实”的墙壁成为景物“虚”的背景,犹如画面上的白纸,使粉墙的视觉界限消失。

  (3)突破自然条件下缺乏真山真水的不足,以人造自然环境体现自然意境。人造环境以自然风景为蓝本,它要求比自然风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才能做到“以少胜多”,才能使得园林布局有气势,有轻重、高低、虚实和静动的对比。山石是重的、实的、静的,水体、云雾是轻的、虚的、动的,把山与水恰当结合起来,使山石有奔走的气势,使水体有漫延流动的神态,以水之轻、虚更衬托出山石的坚硬、凝重,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9]。

  同为南方园林,因所处政治与社会环境不同,朱家花园和江南园林风格迥异。朱家花园极力张扬的是财富、是烜赫,院落气度不凡;而江南园林表现的则是一种质朴的文化内涵,外观毫不起眼,但层层递进,每深入一层,文化的底蕴都浓厚一层,这两种园林风格映照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意境。

  另外,朱家花园是宅院与花园分离的典型园林,其主要建筑属于“纵四横三”空间序列,庭院并列连排组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建筑组群,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布局;而江南园林中的建筑不是严格的中轴线构局,多曲折变化、结构不拘形式,灵活自由地散布于园内与自然环境相互配合衬托。朱家花园的理池没有江南园林水体的灵动、幽静、水态丰富;筑山叠石没有江南园林山石的变化万千。但朱家花园却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空间环境体现出“滇西南大观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前院后园”是岭南私家园林常见的布局方式,园林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前院,宅居与园林相对独立,各自一体,没有实墙间隔,而是又分又连,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作为过渡联系空间[10]。且宅院多以中轴对称的方法,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灵活自由。室外空间开敞、通透,景观层次变化丰富。岭南园林的这些布局特点都与朱家花园的宅院、宗祠与花园相对独立的布局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岭南园林的庭园空间极其蜿蜒曲折、起伏多变,多借廊表现曲折和分隔空间,这与朱家花园的平庭式布局不同。

  朱家花园在筑造空间环境方面着有特色,是其闻名中外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景观艺术的浅析,探究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建筑的类型、布局、装饰、功能等营造方式,认识清末建水古城人居环境空间、景观艺术布局、景观文脉有着重要继承与借鉴意义,将对当前造园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起到融合、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7] 肖 飞,章晓历,苏 旅.幽雅的江南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8] 唐学山,李 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江南园林闻名遐迩,而偏隅一方的闽南华侨别墅庭园却鲜为人知。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作为中国华侨园林的奇葩,既保留了中国园林追求的意境美,又融汇了西方艺术追求的形式美,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多元共存的设计理念,极具浓郁的侨风、侨味、侨乡特色。闽南华侨别墅庭园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创新:在技术上,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努力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突破传统风格,创造新的表现技巧,从而实现了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促成了中西园林文化的交融。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不拘一格,别具匠心。它不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还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近代闽南地区通商商埠与通商渠道的对外开放为海外建筑与园林的引入提供了前提条件。《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予了英国可在福州、厦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居留的特权,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国人的主要集中地,形成了与传统城市迥然不同的西化都市。二是租界建设与宗教传播为日后华侨别墅庭园大量吸收西欧园林艺术风格提供了客观条件。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随着基督教的传入,教堂也传入了闽南地区,鼓浪屿的教堂,欧式风格尤为明显。三是闽南籍海外归国华侨在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引进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积累了一定钱财的海外华侨自西方回乡后开始修建私家园林,庭园风格反映了其中西文化交汇的人文背景。至今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仍较好地保存了大量华侨别墅庭园。其中厦门鼓浪屿以华侨别墅保存较多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外国建筑博物馆”。

  二、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空间处理及景观构成要素分析——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闽南山海交会、群峰迤逦、河流绕廓,至19世纪末,位于厦门岛西南面的鼓浪屿,在外国人眼中已经“像欧洲南部的城市一样”呈现出“一幅悦人心目的图画”[1]。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花树掩映,风景秀丽。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以及华裔族缘、亲属血缘、故土地缘、风俗习缘等关系,吸引了许多创业有成的华侨在上面建造私人别墅,形成了一座座风格独特的华侨别墅庭园。

  从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现存实例来看,华侨别墅庭园的空间营造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与独特的个性特征,十分注重对中西不同园林风格的协调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创作思想上,由于闽南华侨别墅庭园大多面积不是很大,沿袭了唐宋时期的创作思想,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美。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受当时西洋风格的影响,在布局上采用轴线对称方式,主张井然有序、均衡对称和几何构图,常以直线和方角为基本形式,使整个庭园一览无余。如1925年建成的黄家花园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由三幢豪华别墅组成,结合了欧陆建筑和南洋殖民地建筑风格,可谓是鼓浪屿华侨别墅中精美的典范。整个庭园分成三块,每栋别墅之前都有一个独立的庭园空间,三个小花园相连结又合成为一个长方形的花园,中楼前的花园更被人们誉为花园中的花园。黄家花园的布局(见图1)十分强调轴线对称的特点,依次布置了八边形水池、方形的花圃以及半圆形的休闲平台,碎石铺地,水池周边围着十分精致的石雕栏杆,休闲平台上放置了石桌石凳,花园中树荫茂密,福建南北的树木花草应有尽有,还栽种了北方的榔榆、柏枣、香椿等,形成了阴凉的休闲环境。三是在空间布局上,多采取中西园林布局拼贴并置的营造手法,强调逻辑性,并将造园要素互相借用,采用中心主空间完整向沿墙周边式的布置处理,以取得开敞、明亮而简洁的视觉效果。如容谷别墅庭园(见图2),仿欧式风格,外方内圆,喷水池居其正中心显得格外显眼。六棵高耸挺拔的南洋杉和被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状的植物,构成了庭园的绿化主体,绿化与彩色卵石铺砌的小路相映成趣,西式六角亭与庭园北部的大小假山掩映在古榕与翠柏之下,体现了庭园主人的品位和海岛多石地区因地制宜的叠石造山特色[2]。由此可见,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不仅对传统园林自然山水有强烈的文化认同,还欣赏西方园林人工雕刻的艺术之美,除了以传统园林手法营造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还开辟了大片的草地以满足户外运动休闲的需求,几何化规则构图的西式花圃,喷泉与雕塑也融入其中,显示出明确的轴线.假山建构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中虽然没有出现类似苏州园林的假山,但对传统的叠石文化还是有所继承,园中小池的假山叠石,路边随意摆放的石凳,依然能体现出华侨对传统文化的丰富情感。庭园内的假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砖石垒砌,外包泥塑的假山石,群峰耸立而体态瘦秀。二是采用水泥、铁条构筑成型,外表模仿山石的纹路质地而形成姿态万千的假山,造型手法上不拘于传统,不受制于“洋”法,兼收并蓄。华侨别墅庭园中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假山叠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闽南华侨别墅面积狭小,堆山只会使空间更显局促;二是闽南华侨别墅选址多依山傍水,枕山面海,周边自然山体巨石群列,也为庭园增色不少;三是因交通不便,在取材上难以得到充满灵性的太湖石。如黄荣远堂水泥塑造的假山(见图3),姿态万千,高低错落,幽雅得体。其中摆放在水池中间的是中国苏州传统园林中典型的太湖石,水池为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还摆放了盆景,中西风格被奇妙地杂糅在一起。

  择水而居是人之天性,中国自古就有“无水不成园”之说,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也不例外。闽南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水资源丰富,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誉。虽然庭园大多有水,但在整个庭园空间中

  图2 容谷别墅庭园水面所占比例较小,并没有出现苏州园林中那样对水藏头隐源的处理。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水景的类型以水池、壁泉、瀑布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赋予庭园以灵气和阴柔,与庭园内的假山、石雕形成了阴阳对比。水池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处理,展现出规则的形制。如林氏府建筑群始建于1895年,由法国一名传教士建筑师设计,该别墅毗邻鼓浪屿钢琴码头,隔鹭江与厦门岛相望,可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花园(见图4)还利用过渡地带的高差建了假山、亭子、鱼池等,整个环境幽雅恬静,和谐统一。

  从植物配置来看,空间不大的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主要通过沿墙布置以及盆景陈列式手法来完成,如林氏府拥有前庭后院两个花园,亭台水榭,卵石小径,颇有江南庭园的古典韵味。院子里树龄逾百的香樟和木棉而今依旧枝繁叶茂,高耸入云,使得整个庭园内郁郁葱葱富于生机。园内花卉布置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外形常修剪成鸟兽、门、柱等形态,仿欧式的建筑、中式的塔楼、绿树鲜花萦绕的花坛群、大大小小的喷泉配以盆栽、雕像,构成了园林的主景。一般庭园内,重点的几株花木(常为榕树、龙眼、枇杷等品种)直接沿墙角地面栽种或种植于花台中,也有很多外来物种扎根于此,其中热带植物较多,如棕榈树、椰子树等,大部分的花木均采用盆景式放置于庭园中的花池、台阶上。仿佛是约定俗成的,定居鼓浪屿的华侨必在别墅里栽上桂圆树,寓意“团团圆圆”,这是常年在外漂泊的他们心底最深的祈愿。笔者以为盆景式植物布置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微观造园,以小见大。造园是将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则更概括、更集中地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避免空间拥挤。其二是造型优美、意境深远。生气盎然的盆景,耐人寻味。正如中国山水画论中所谓“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其三是形式多样,布局灵活。由于盆景艺师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盆景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加之盆栽植物的位置在空间布局及立面构图上具有灵活性,低矮的植物既可增强地面空间感,还可以使庭园多一些硬质铺装地面。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的地面铺装用材多样,形式丰富,大多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与环境配合,并能唤起欣赏者的共鸣,收到表现地方文化及地域风格的效果。如,庭前曲径铺以素彩卵石,迂回曲折,在园径两旁用卵石或碎石镶边,使之产生变化,形成主次分明、庄重而不失雅致的地面装饰。在图案内容上,闽南华侨庭园常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给铺地赋予一种吉祥的象征。如林氏府庭园地面铺装即用鹅卵石、大理石块、砖片等相嵌成太极图(见图5)、鹤以及各种植物纹样,寓意吉祥长寿、品格高尚、意志坚定。

  门楼是贫富的象征,是门第等次的旌表。鼓浪屿上每栋别墅的门楼都是造园主精心设计规划,多为花岗石雕刻而成,楼宇偏向西式风格,展现出一派豪华景象。由于华侨长年旅居海外,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别墅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造型独特,有的壮观威武,有的粗犷简约,彰显着门庭的不凡。门窗则延续了西式露台钢筋水泥花岗石风格,大多使用混泥土材料来做立面造型,多是雕镂镶嵌式的,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等,平台钩栏有水泥透雕、钢花纹饰,形状各异,颇具特色,十分注重雕塑感,在满足开窗的基本需求外,更多的是为配合整体建筑立面

  幕墙外观的统一而作造型,就像是缩小版的罗马殿堂的大型立柱,诠释统一对称、石雕精细之美。如黄家花园的门楼粗犷简约,两根柱子上没有过多的雕饰,简约大方的门楼更加凸显出别墅的壮观。花园南北楼的门窗样式多是长方形的组合样式,呈对称结构,还有多处出现了欧洲的经典拱卷结构。门窗上的装饰琳琅满目,除了带有欧洲装饰风格的雕刻以外,中国传统代表吉祥寓意的飞禽走兽也被运用其中。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的柱子装饰结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变化万千。如建于1920年的黄荣远堂,建筑为西洋风格。建筑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建筑正立面由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周边由小圆柱支撑。而建于1925年的黄家花园内别墅柱子上的装饰则不是古典的罗马三大柱式,与欧洲的其他规范化柱式也不同,而是更具有自己特色的装饰。如花园中间的喷水池的周边四角上的灯柱装饰,其整体造型和植物纹都颇带西方风格,但上面的动物又出现了中国传统的龙、燕子、蟾蜍、鱼、麒麟等动物作为装饰,每根柱子上的动物形态都不尽相同,光飞鸟造型就有四种,形态万千,可以说这幢别墅庭园是西洋与中国、古典与现代之风格相结合的典范。

  总之,闽南华侨别墅庭园在空间营造、假山建构、水景布置、植物配置、铺装陈设、建筑装饰等方面,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了西方园林的情调,空间的处理及设计手法相当成熟,在咫尺的空间里把亭台楼榭、假山池水、花草树木巧妙地糅合起来,采用以少为多的创作手法,简洁而富有内涵,自然融汇,别致大方,庭园景观结构及景观路径设计精巧,考虑周全,东西文化巧妙糅合,堪称一流,充分体现了闽南私家别墅庭园的高超技法。华侨兼有中西双重文化属性,有比较复杂的情感需求,设计师采用高度感性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融会,以表现其超然的宇宙观:在物质富足、注重生活情趣的同时,也追求顺应新社会、新生活的多元化庭园环境,以此满足精神寄托。华侨别墅庭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居环境设计者借鉴与吸收,那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交流、借鉴、继承和创新。闽南华侨别墅庭园是闽南传统文化的体现,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研究闽南华侨别墅庭园设计艺术,有助于我们在做环境设计时,从艺术、技术、生态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以创造出视觉美感与文化内涵交相辉映的新景观。

  通过比较研究,一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思想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1]。

  中国园林发展史可以分五个时期,就是萌芽,产生,历经兴盛,成熟,衰微的过程。

  商周秦汉是园林萌芽时期,出现了“囿”、“台”、“园圃”三种园林雏形。魏晋南北朝是园林的转折时期,佛教传入,玄学兴起及老庄哲学流行,园林崇尚自然。隋唐是园林发展全盛的时期,园林艺术由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宋元是文人写意山水园的成熟时期,呈现简远、雅致、天然的艺术风格。创作风格倾向写意,注重意境创造。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江南园林艺术达到高峰。清中叶到清末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国园林的衰结期,形式脱离内容倾向[2]。

  日本园林发展史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的泊来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的园林文化。平安时期唐文化和佛教仍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止派遣遣唐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镰仓、室町时期是佛教禅宗化时期,产生了禅宗园林,特别是室町末期,产生了日本园林史上杰出的枯山水。桃山时期是园林的茶道化时期,日本人以朴素、淡泊为尚,创立幽静、幽玄的茶庭。江户时期是日本园林的综合时期,园林主题和类型丰富多变[3]。

  中国园林大致可以分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名胜游览区。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私家园林有时代风格,从西汉自然山水园到明清人文山水园。江南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寺庙园林建筑金碧辉煌,殿堂之庭,栽植松柏竹等常青树木。名胜游览区是结合自然山水开发,具有公共游乐性质的园林[4]。

  日本园林有以下几种类型:枯山水、茶庭、池泉园、筑山庭、平庭、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

  枯山水即在没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平庭是在平坦地面上进行园林规划。茶庭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主要是依据主体建筑而命名。

  4.1 掇山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受蓬莱模式影响,皇家园林假山形体高大,雄伟;私家园林玲珑妩媚。日本古典园林中称“筑山”和 “野筋”。多取材神话中的仙山或自然中的名山,山体低矮缓和。

  中国古典园林把山水画理论作为依据,表现山的峻峭挺拔,创造深山幽谷,洞天府地的意境 。日本园林追求荒山野丘的趣味。多为须弥山,不是表现山的形态,而是佛教的思想。土山多模仿自然名山。

  4.2 置石的比较。置石立峰是以个体石材成景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多用太湖石、黄石等,日本园林多用青石等。审美标准,中国讲求“瘦、透、漏、皱”。日本选石以浑厚朴实为贵。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因置石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置石方式有特置、对置等。以特置为例,又称孤赏山石,由大块山石布置成独石景。日本置石审美意境因石块数量不同而异,如九块石头可以做成九山八海的形式。

  4.3 理水的比较。中国园林讲究真水的处理,日本园林有真水和枯水两种处理。中国园林理水讲求“宁静致远”,以静赏为主。日本池泉式园林欣赏水的清澈通透,而枯山水以白砂之水表达空灵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来龙去脉,显示疏水未尽之意。理水原理为“小水则聚,大水则分”,丰富空间。日本园林只重来水,以泷代,水体较小,以聚为主。

  4.4 建筑的比较。中国园林建筑式样丰富,皇家讲究对称,私家园林讲求一定变化,门窗花式多、雕刻装饰多,建筑密度较大。日本园林建筑多为高台式,式样简洁,以不对称为主,门窗构件式样简洁,建筑密度较小。

  中日两国的建筑都可以分为主体实用性建筑、休闲性建筑、附属建筑、建筑小品四类。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厅、阁、堂等是私家园林主体建筑,皇家园林则是宫殿;日本古典园林以寝殿、书院、金堂等作为主体建筑,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休闲性建筑有亭、廊、榭等;日本古典园林中休闲性建筑有钓殿、舟屋等。附属建筑在此指的是桥、围墙等。中国园林有牌坊、影壁等,日本园林有石鸟居、石灯笼等。

  4.5 植物的比较。中国园林分两种,一是对花木外形的欣赏,二是欣赏花木蕴涵的文化。日本对苔草类植物情有独钟,在乔灌木方面也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日本喜欢象征长寿的植物和能体现生命意义的植物。

  中国分两种情况:一是季相美,显示四季不同的景观。二是植物的空间审美,同其它造园要素搭配,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日本重视春景和秋景,春赏樱花,秋赏红叶。樱花开在春季,只有短暂的几天;红叶类植物因其在秋季显出血染的风采,因而深受日本人的喜欢[1-2]。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掇山理水的手法等,取得了伟大成就。日本古典园林整体简单质朴,对每个细节都精心打造,简洁又不失精致。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景观设计,既要与传统园林一脉相承,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成果,为我所用,这才有利于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

  作为世界蔬菜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种植蔬菜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诗经》时代,但对观赏蔬菜的系统开发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观赏蔬菜是选择特定的蔬菜种类和品种,通过整形修剪、矮化处理等种养技术和色泽配置、造型添景等艺术设计,使蔬菜兼具观赏与食用功能[1]。

  近年来,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蔬菜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蔬菜的生产功能逐渐与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交融。蔬菜主题公园、蔬菜家庭农场、城市生态楼宇、阳台庭院菜园等,赋予蔬菜生产和经营新的活力与内涵,也使蔬菜的生产过程、营销特点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观赏蔬菜的研究,越来越聚焦于蔬菜观赏艺术,如蔬菜盆饰、蔬菜盆景、蔬菜插花、露台菜园等,充分展现了都市农业的丰富内容与发展前景。

  蔬菜盆饰以蔬菜为花材,体现蔬菜绿化居室的艺术性,点缀家庭的居室、阳台或露台。蔬菜盆饰价格便宜,种类丰富,易种易活,常插常新,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是居室绿化不可多得的素材。蔬菜盆饰美化家庭环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盆景艺术是中华瑰宝,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盆景材料在原有的花、草、树木、假山、奇石等的基础上,增加了既可观赏又可品味的果树、蔬菜。蔬菜盆景将蔬菜栽培技术与传统盆景造型艺术巧妙结合,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融合[2,3]。蔬菜盆景多姿多态,如可以多年生蔬菜香椿、枸杞等为材料制作树木盆景,以细叶蔬菜、水插石刁柏、胡萝卜等的茎叶为材料制作挂壁盆景,以藤本蔓生蔬菜为材料制作山水盆景、微型盆景等。

  插花是通过摆插来体现植物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优美、雅致的空间艺术之一。蔬菜插花以新鲜蔬菜为主材,搭配各色花枝,按照预定的主题构思造型,再配上常用的筐、篮、盘、碟、杯等容器,生活气息浓郁,季节感强,四季分明。不同种类蔬菜表现出柔美、刚劲、纤细、粗犷、秀丽、苍健的线条,可用作插花造型之骨,勾划不同造型,塑造多姿多彩的蔬菜插花艺术作品。

  露台面积较大、阳光充足、通风效果好,有良好的种菜优势。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的人均农田面积不足80 m2,在商务楼宇或者家庭露台建设生态菜园,有可能补充一部分蔬菜种植面积。在人流、物流密集的商务楼内,建设一定空间的露台菜园,可增加城市绿色生态,营造绿色购物和餐饮环境。家庭阳台和露台种菜,居民在摆花弄草的同时,又收获安全放心的蔬菜,平添了绿色生活情趣;同时,部分生活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演绎了简约生活、减少排放的城市生态理念。

  挖掘农业生产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研究和选择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主题。观赏蔬菜的研究与开发,符合都市农业“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的主题[4],同时拓展了展示现代农业技术、连接接农村与城市、美化生活环境等功能。

  位于大城市郊区的蔬菜主题公园,在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反映了观赏蔬菜的研究成果,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的纽带。蔬菜主题公园不仅丰富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内涵,同时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通过蔬菜品种和生产技术观摩,城市居民学习和了解蔬菜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都市菜园的旅游观光与市场消费联动,着力打造蔬菜品牌和质量,展示蔬菜农耕文化、农业发展历史,达到引导和促进消费的目的。

  阳台种菜集劳动与娱乐、生产与消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为一体,对美化、绿化、净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丰富离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知识,培育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其独特作用。阳台蔬菜拥有一个特殊的种菜群体,使非专业人士步入种菜行列,通过选择特定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利用基质栽培、整形修剪、矮化处理等特殊的种养技术,把怡人的田园风情,带到都市农夫的身边[5,6]。

  拥有一个家庭农场,打理一块菜地,摆脱城市的喧嚣,享受农村的清新与淳朴,成为一部分都市人的生活追求。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为观赏蔬菜的产品与设备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无土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适于阳台种菜的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系统、太阳能智能育菜机等助力家庭菜园;智能植物灯饰、鱼菜共生系统,使家居菜园趣味无穷;智能化的蔬菜种养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都市农夫提供技术指导;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遥控操作、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网上微博和电子商务,为方便快捷地的普及蔬菜种养技术提供了平台。

  我国城市的急剧膨胀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随着人口密集区不断增加,城市逐渐成为混凝土的森林,绿地面积锐减;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绿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人文需求,而城市中 “见缝插绿”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在各种建筑屋顶或者居室露台开辟园林绿地,营造立体绿化,成为恢复绿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日本“生态楼宇”的实践,2012世博会上的蔬菜展箱,商业广场中的Eco-Garden,观赏蔬菜在屋顶绿化、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生态楼宇建设中独具特色。

  观赏蔬菜的生产在于充分表现蔬菜的观赏艺术,与常规的生产方式有本质区别。观赏蔬菜的生产方式分为展示性和服务性两类,展示性观赏蔬菜的生产主要在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和蔬菜主题公园等地进行,技术上要求充分体现农耕文化、高效生产、生态节能、特色品种等主题,对设计思想和工程要求较高,与园林艺术相得益彰,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主,体现蔬菜生产的历史性、科学性、先进性;服务性观赏蔬菜的生产主要满足家庭农场、市民阳台的互动需求,以城市居民的审美观点、消费需求为生产目的,展现菜园子的互动性、安全性,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要生产方式,有条件的农场实现网络化、可视化管理,体现人对人、点对点的贴心服务。

  都市观赏蔬菜的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营销模式与城市蔬菜供应的一般营销模式有极大的差异,有旅游互动、体验服务、直营专卖、农居对接等,电子商务有可能成为观赏蔬菜营销的一个特殊平台。光明集团的“都市菜园”为观赏蔬菜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蔬菜主题公园、蔬菜采摘区域和全市300多家“都市菜园”门店的直销供应,形成了以旅游观光、科技展示带动蔬菜销售的营销模式。体验服务模式能够满足“都市农夫”的乡村耕种欲望,协助其拥有一个“家庭农场”,定点生产观赏蔬菜,假日身体力行,日常托管监控,从虚拟农场到实地种养,逐步成为部分城市居民追求的蔬菜购买方式。直营专卖适用于高档社区、繁华商业区和大型超市的观赏蔬菜专柜,主要满足活体蔬菜供应,在社区建立直营专卖服务体系,是观赏蔬菜走进居民家庭最直接的营销模式,可帮助解决种植容器的更换、每周蔬菜的搭配、基质盆钵的循环使用等问题,这种农民与居民结对、农村与社区互动的营销方式,值得探索和实践。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的发展,为都市观赏蔬菜营销提供了保障条件。

  建立观赏蔬菜营销市场,产销服务体系需要3支队伍:工程设计团队、配送服务团队和生产技术团队。工程设计团队需要园林设计、园艺种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复合人才,能够承担现代农业展示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同时熟悉家庭农场、家居装潢等业务,不同于任何园艺技术团队,是观赏蔬菜营销成功的关键。配送服务的成功在于快速响应和物流保障,观赏蔬菜进入家庭,要求品种种类丰富、即食或种养两相宜,必须要有社区接应,确保订单不被退回,是观赏蔬菜服务体系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生产技术团队需要根据订单或者配送要求,安排生产计划,完成种苗和蔬菜生育前期的种植养护,同时建立特种蔬菜的栽种预约,根据营销配送团队提供的计划,组织和安排生产。因为观赏蔬菜种类多、种植方式多样、技术要求高,因此生产技术团队在观赏蔬菜产销服务体系中也极为重要。

  观赏蔬菜种养设备的特点是个性化设计要求高、不同消费群体要求差异性大、品种和季节的组合性要求强。

  观赏蔬菜种养设备的设计包括工程设计和家庭装潢设计两大部分,前者满足农业园区、主题公园、家庭农场等的设计需求,与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交叉交互;后者着眼于阳台、庭院的绿色植物配置,以满足家庭美化和日常蔬菜的营养供应为目的,主要解决居室美化、循环灌溉、便捷操作等需求。

  观赏蔬菜种养设施设备的研发,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首先是研发在阳台空间能够种植蔬菜的各种设施和支架。根据阳台面积、朝向及种养的蔬菜种类,目前已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非常适合家庭养花种菜的设施面世,如多层立体栽培容器、组合式PVC塑料管道、立体花盆等。种植容器、循环水和非循环水等肥水灌溉装置等设施也是阳台种菜的必需设备, 家庭观赏蔬菜栽培对营养液膜灌溉、潮汐灌溉、双壁管式灌溉、滴灌、虹吸、喷雾等灌溉系统专用设施设备的研发需求很大[7,8]。

  按照不同的食用部位和生育特性,观赏蔬菜可分为茎叶类、芽苗菜、香辛类、香草类、瓜类、果菜类、豆类、花菜类、菌菇类等。

  观赏蔬菜的种类选择首先要考虑茬口布局,根据蔬菜对气候的要求及其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对栽培面积、光能和设施的利用。其次以生态协同原则为重点,蔬菜组合搭配要有利于养地、防治病虫害和促进蔬菜生长。再次是景观性原则,以表现蔬菜组合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要合理考虑蔬菜空间位置,营造和谐的景观,以及收获的连续性;另外,还要展现艺术性,显示多样性。

  观赏蔬菜的组合要考虑空间、色彩、株型、养分需求、收获期等因素,通过合理布局,既能利用空间,又可赏心悦目。蔬菜色彩组合,要考虑容器或阳台蔬菜空间色彩的协调、对比及层次的变化,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以达到预期的食用与观赏效果;株型不同的蔬菜组合栽种在同一器皿中,通过蔬菜高低错落起伏变化,产生层次感和动感,使整体组合富于节奏和韵律;将吸收氮较多的叶菜类,吸收磷、钾较多的茎菜类和果菜类进行轮作,充分利用土壤或基质中不同的养分;将采收期不同的果菜类与叶菜类组合,果菜类蔬菜生长期长,可连续采收,叶菜类蔬菜生长周期短,时有菜更新。

  观赏蔬菜的种养分为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两种方式。蔬菜主题公园和庭院蔬菜等一般选用土壤栽培方式,与一般的蔬菜栽培技术相类似。

  无土栽培是阳台蔬菜的主要栽培方式,也是蔬菜主题公园高新技术展示的核心内容。无土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水培。基质栽培以基质代替土壤,加入有机质、缓释肥、微量元素等以供给蔬菜生长,这样可净化环境,又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肥效。营养液水培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营养液配方根据蔬菜的种类及其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化。既可选用已面世的阳台静水栽培,也可用废弃的包装盒等作为水培容器,选择芹菜、珍珠菜、香葱、大蒜、薄荷、草莓等品种,用专门营养液来培养蔬菜。

  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水培的关键技术包括基质配制、栽培容器、营养液栽培设施等,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专用设备、产品的研发[9]。

  观赏蔬菜与大田栽培的蔬菜一样,会遭受各种病虫害,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与人亲密接触,因此研发相应的轻简绿色种养技术尤其重要。首先尽可能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做好基质、营养液等的消毒,防止种苗带菌和虫害发生。发现病虫为害,尽量采用物理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阳台蔬菜多受蚜虫、粉虱等为害,可利用黄色粘虫纸防治;其他害虫较少,若发现可以人工捕捉。

  鱼菜共生是利用蔬菜扎根生长在养鱼的水体中,通过根系吸收鱼在水中的排泄物、剩余饲料,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得到改善,还可收获蔬菜。其雏形可追溯到我国1 500 a前的古代农耕技术,即在水稻田里养鱼。

  建立植物和鱼的共生关系,可实现节水养殖和污水净化同步,既适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主题公园建设,也适用于家庭种养。蔬菜主题公园鱼菜共生系统是将高密度养鱼与蔬菜水培系统结合起来,以实现水资源和营养的最大利用,需建立专门的水体净化系统,对无土栽培技术要求较高。而家庭鱼菜共生系统则立足于家居环境,趋于观光休闲、特色种养,将设置有蔬菜无土栽培床的鱼缸放在阳台或露台,种养蕹菜、小白菜、芹菜、生菜等叶菜类,利用水上种菜增加养鱼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降低氨等有害气体,建立生态、环保、洁净化的生产生活系统;家庭鱼菜共生系统中菜根吸收从鱼缸中抽出的“有机水”营养,只要给鱼喂饲料,不必换水,无需为蔬菜施肥,鱼分泌的黏液可抑制蔬菜根系病害,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又能让鱼更健康。

  [1] 黄丹枫,史吉平,胡琦.观赏蔬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王中立.让田园之乐从阳台种菜开始[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4(4):35.

  [3] 王瑜,王绍辉,范双喜,等.赏食蔬菜盆栽[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 孙雷.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6] 张原.屋顶农业之阳台种菜研究[J].长江蔬菜,2012(3):1-4.

  [7] 王久兴,王建华,李沫.图说阳台种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英国诗坛出现了一位跨世纪的大师,他就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6)。叶芝把一生奉献给诗歌创作,以象征手法见长,字里行间,言外之意,层出不穷,意蕴深远。他随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从唯美主义逐渐走向现代主义,为20世纪的诗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树立了一座举世瞩目的丰碑,他始终是 “捍卫爱尔兰的灵魂”的卫士,其诗作也多取材于爱尔兰文学。1923年叶芝在爱尔兰上议院的讲话中说:“我的大部分作品是建立在古老的爱尔兰文学上的……古老的爱尔兰文学成了我一生想象力的主要启发。”

  叶芝诗歌创作初期深受前拉斐尔诗派唯美主义的影响,沉醉于浪漫主义的理想之中,《茵尼斯弗里岛》意味深长,是诗人洗净烦恼、忘怀得失的乐土,是诗人实现其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佳境。《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唯美主义诗风尚未完全褪色,依旧有一丝绚烂色彩、自然美景,依旧有一丝惆怅情怀,依旧有一丝轻盈飘洒的余韵,然而新诗的风貌却已开始显山露水了,言辞虽仍飘洒却已简洁,意境虽仍缥缈却不虚幻,心情虽仍惆怅却怀着希望,与《茵尼斯弗里岛》的风格相比,已渐行渐远,可以说,《柯尔庄园的野天鹅》乃是叶芝从唯美主义到现代主义转型的代表作。

  如果说《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是叶芝从唯美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转型之作,还留有唯美主义的余韵,那么《驶向拜占庭》则完全体现了叶芝的现代主义风格,诗中已经不见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浪漫主义情趣也已销声匿迹,诗人通过微妙的象征手法展现着现代主义诗歌的风采,象征在这里更加丰富,更具新意,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下有机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篇饱含多层次的深远意义。

  诗篇的中心象征体是“拜占庭”。拜占庭是叶芝对现代文明失望后努力回归的心愿之乡,拜占庭历史复杂,起初为希腊城市,历经变迁,后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查士丁尼皇帝(527―565)时期,东罗马帝国臻于极盛,文学艺术达到璀璨顶峰,希腊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汇集于此,拜占庭遂成为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拜占庭的教堂中的绘画与镶嵌具有特定的形态与风格,是人的智力高度发挥的创作,与自然界的事物不可同日而语。自然界的事物会随着岁月的迁移、四时的变化而逐步衰退,以至消亡,而拜占庭的辉煌艺术则超乎自然规律之上,将永存于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会凋亡,这是一种高度升华的艺术境界,叶芝所追求、所向往的正是这种永不衰朽的艺术境界,《驶向拜占庭》乃是叶芝对这种艺术境界与人生体悟的生动诠释。在《驶向拜占庭》中,叶芝用它来代表完美的心智和生命状态,寄予了个人与人类拯救的希望与期待。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一生的巅峰之作,全诗共四节,第一节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这里不是老年人的国度”,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世界是美好的,情侣们手牵着手,“相拥在一起”,沉浸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宇宙中的万物欢欣鼓舞,享受着青春年华的生活乐趣,鸟鸣于树,鱼跃于渊,野草鲜花,虫鱼鸟兽,全都欢呼着青春的喜悦,歌颂着生活,“把生生灭灭的一切尽情赞扬”,可是“全都忘记了心灵的不朽丰碑”。兴尽悲来、盈虚有数之感不禁在诗人心中油然而生,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虫鱼花鸟,他们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必然会遵循自然规律,从欣欣向荣走向衰老凋亡,这无疑是可悲的,在这里,诗人看到的是现代人虽然表面充满生命活力,实际却缺乏精神上的充实,诗人看到的是死亡、,而没有灵性的生命是虚幻的,与肉体相比。叶芝更推崇精神与灵性,于是,诗人决定驶向拜占庭,去寻找永恒的神圣灵魂。

  第二节对“老年人”作了更为具体的形象刻画,与上一节提到的“青年人”形成对比,把“老年人”比做“挂在木棍上的破外套”,千疮百孔,视如敝屣,一钱不值。要想扭转这一惨不忍睹的局面,唯有依靠心灵的升华,“击掌歌唱”,把千疮百孔的旧衣脱得精光,唱出一道光芒四射的青春活力。此节诗人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比照的象征体。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衰老不堪、瘦骨嶙峋的肉体,这是自然界万物的象征;另一种是高唱着赞歌的心灵,这是永远焕发着青春光彩的艺术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相互对立、相互映衬的象征物,在诗人隐含的寓意中,“老年人”代表西方文明的没落,诗人理想的途径只有“驶向拜占庭”,去寻找灵魂的故乡。

  诗的第三节描写了诗人的想象,此时,叶芝再一次运用娴熟自如的象征手法,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具象征意蕴的艺术品“伫立于圣火中的圣徒”,因为这些圣徒代表了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正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代表着古希腊文化的精髓与顶峰。这些圣徒,站在上帝的圣火中,辉煌灿烂,“沿着旋锥的路/走出来”,象征着古代文化凤凰涅似的经过圣火的洗礼重获新生,象征着古老的爱尔兰文化重放光彩,象征着爱尔兰的光明前景,一切美好的事物即使暂时黯然失色,终会在艺术中重现辉煌。拜占庭的辉煌艺术使诗人心潮澎湃,眼花缭乱,深感古代艺术之伟大。这伟大的艺术千姿万态、玲珑满目;如何把这种千姿万态、辉煌夺目的古代艺术生动地表现出来,是需要艺术家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手笔的。叶芝对自然与艺术作了深思熟虑的探讨与对比之后,心境豁然开朗,大彻大悟,遂下定决心,彻底脱胎换骨,把肉体的躯壳换成艺术极品,就像古希腊的能工巧匠用黄金制作的金鸟,向世人展示艺术之不朽,“向拜占庭的绅士淑女唱起/古往今来的一切”,展示着人类历史旋锥式的流程,展示着这种旋锥式流程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那些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在艺术中重获新生,重新焕发美丽的光彩,让爱尔兰的文学艺术重新发扬光大,让爱尔兰的复兴取得最后的胜利,当然也让诗人心中的个人情结在圣火中升华。在这一节中,诗人向智者请求:“从圣火中走出来吧,成为我灵魂歌唱的导师”,将世界和个人拯救的希望寄托在智者身上,希望与智者合一,与心目中的灵魂故乡合一。

  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所描绘的物质意象对应,重点写诗人对精神的皈依。诗人在拜占庭的圣画前“超脱了自然”,即物质和肉体,也能像智者那样获得锻金的身影,进而获得从物质世界最后的解脱,只保留精神与灵性的存在。从而真正在心灵的故乡,站在“金树枝上歌吟”。诗人在这一节中,把自己寻找心灵之乡的想法做了完美的诠释:停在金色枝头的鸟神圣而崇高,卓立于灿烂的净火中,是灵性的象征。鸟的歌吟穿越时空,是永恒的灵性之歌声。同时也是永恒的心灵在吟唱。

  《驶向拜占庭》以游历拜占庭来象征一种精神的探索,诗中的意象组合,如“走向死亡的世代”、“老年”、“废物”、“破外套”等,充满了破灭、颓败情绪,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文明的厌恶与对西方世界精神与理性复归的企盼之情。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诗的象征意象坚实而明朗,物质意象和观念意象和谐统一,富含哲理。在《驶向拜占庭》中,我们感受到拜占庭就象征着永恒,是一个没有人间生死哀乐的乐园,是诗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在《奔向乐园》中,诗人把自己描写成世上匆匆过客,“越过风口裂谷而来”,一路上有许多坎坷,但“我”的心充满向往。无论世人怎样讥诮“我”的境遇:将“我”当成乞丐,向“我”施舍“半便士”或“扔给我一小块腌鱼”,而“我所需做的一切只是希冀”,那就是“奔向乐园”。“我”在尘世上的生活,也许看来不如富有的兄弟以及“许多受宠的才子”,但是,“我”的信心在天上,“我”所拥有的是“天上的基业”。“我”有活泼的盼望,有心目中的基业,有灵魂的归宿和故乡。

  《奔向乐园》最重要的意象是“乐园”,即伊甸园。伊甸园是人类永远渴望回归的极乐之地和精神家园。在全诗中,诗人运用重复手法,每节都以“在那里国王不过像乞丐一样”结尾,表达了“我”日夜兼程奔向乐园的急切心情。同时,也符合基督教“现世忍受痛苦,死后可享永福”的教义。诗中“我”急切奔向乐园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对心灵之乡的向往与回归。

  诺思洛普・弗莱认为,伊甸园的隐喻将自然分为两个层次:“低的层次就是上帝对挪亚的谕示中所预言的,一个被人类主宰与剥夺的自然,高的层次则是上帝在伊甸园中对亚当的早期训示中所说的,人类在本质上所从属的自然,而伊甸园的故事则预示了人类回到这个高层次,得到拯救。”在《奔向乐园》中,诗人不辞劳苦,奔向心中的圣地,体现了诗人向着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奋力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在《奔向乐园》中,诗人反复表达了对乐园的渴望:尽管“风已衰老,而我必须兼程赶路”,乐园是诗人最渴望的归宿,虽然“我从未遇见一个友伴”,但诗人还是“把我的幻想当作风一般”。诗人把自己孤身前行,寻找精神家园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奔向乐园》借助乐园与圣经故事表达了现代人对宗教的渴望:他们心灵冷漠,没有信仰,没有怜悯,生活在一个荒原里。诗人呼吁他们寻找真正的精神栖息地:乐园即天国。

  在叶芝的诗中,我们能够看到诗人对西方文明的堕落的失望与无奈,并决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求解脱,而寻求心灵的家园、寻找灵魂的故乡正是《驶向拜占庭》和《奔向乐园》的主题,是诗人一生的守望和追求。

  [2]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2.

  西方传统艺术以追求某种生动的形式和效果为目标,以逼真地模仿世界、描绘世界为出发点,这样所形成的关于艺术的本体论的观念支撑着艺术在过去许多世纪中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艺术不再以追求视觉真实和“逼真”地再现现实为艺术的目的和最高价值,转而认为表现、揭示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才是整个艺术活动的要旨,艺术应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再调整,并通过这种再调整深刻地表达出人的内心世界中错综复杂的最高真实。美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4)就认为:“一个以现实事物的形式构成的优秀的构图,无论如何都会减低自己的审美价值。”[2]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流派,哪一个人的风格,其本质在艺术上都是“表现”二字。“表现”带出内容,带出了“精神性”,“表现性”成为现代艺术总的本质[3]。

  由于美与艺术被看作是主体心灵(情感、意志、欲望、幻觉、潜意识等等)的表现,这表现同对外部世界的摹仿无关,因此如何创造出与主体独特的心灵表现相适应的形式就成了艺术活动的重要内容[4]。这种对形式的重视,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在一个现代艺术家看来,任何题材都不过是研究怎样使色彩和图案达到平衡的一个机会罢了。

  现代艺术的发展,意味着多种艺术流派、艺术主张的共存,也使得审美观念和艺术语言都得到极大的拓展。绘画和雕塑日益从写实走向抽象,从再现走向表现,现代建筑也通过去除装饰、强调功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在设计观念、形式语言等方面开始了革新的步伐,使得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格最终建立起来。

  由于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新的景观设计美学开始形成。从塞尚到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逐渐形成的抽象、简洁、纯粹的造型思想,反映了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追求功能、精确和效率的心理特征,形成了工业社会特有的机器美学。美国现代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1895-1980)在《技术与文明》中就说:“面对着这些新的机器设备,看着那轮廓分明的外表、生硬的体积和刻板的形状,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愉悦不禁油然而生。解读这种新的体验就成为艺术面临的新课题。”[6]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则进一步将住宅等同于居住的机器,并认为建筑是立方体、球体、锥体、圆柱体等几何形体组合在一起的艺术,这与塞尚的绘画思想是极为一致的。这些思想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的规则对称式园林和自然风景式园林已不再是当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样式,功能性、简洁性和自由的几何形式逐渐成为代表现代景观美学品质的特征。

  在空间设计上,立体主义和风格派绘画关于空间的思想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焦点透视,艺术家的视线从固定的视点观看,截取某一特定视角下的物象形态加以描摹。立体主义的空间观念打破了传统绘画强调的从固定视点描绘固定物象单一形态的方法,转而把无数个瞬间视像叠合于同一画面,并相互渗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将物象的各个方面同时展现在观赏者眼前。此外,立体主义往往还将自然物象的形体肢解成小的几何块面,并使这些块面彼此穿插渗透,处于连贯的流动之中。这种块面的穿插与渗透在风格派画家的造型实验中得到进一步发挥。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在实验中打破空间中物体的孤立,并将形和空间看作某种普遍结合在一起的东西。蒙德里安绘画中横平竖直的直线向各个方向延伸,使得块面之间的流动性更加明显。这对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