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886-06537281

联系我们
CONTACT

手机:13765442811
电话:0886-0653728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352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种植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基地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植物界的“大熊猫”崖柏在开州“重生”

发布时间:2023-12-15 12:55:00点击量:

  重庆开州,人杰地灵。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融,古老与现代在这里激荡,新生与希望在这里孕育。

  1911年,元帅离开开州参加革命,在血与火中立下赫赫战功,用“红色长城”托起民族复兴的脊梁;2023年,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的崖柏离开开州,奔向祖国大地扎根生长,撑开“高原绿伞”守护长江、黄河安澜。

  保护红色资源,是对革命信仰的宣誓与崇拜;保护生态资源,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与向往。一样的保护、一样的责任、一样的担当,绘出华夏大地最美的色彩。

  初冬时节,在重庆开州,秦巴古道上的雪宝山重峦叠嶂、层林尽染。茫茫林海之中,一群“类猿人”在悬崖峭壁上攀援,他们就是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寻找“产仔崖柏”。

  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中,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地区因特殊地貌,削弱了冰川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地球生命“避难所”,从而使崖柏得以在雪宝山延续生存至今,成为见证地球生物演化的“活化石”。

  13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鲍尔·法吉斯在雪宝山第一次采集到崖柏标本。昙花一现后,百多年来崖柏踪迹全无。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其野外灭绝。

  惊喜发生在1999年,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宇在雪宝山开展植物普查,偶然发现了崖柏“部落”,并在《植物杂志》上向全世界宣布崖柏“归来”,从此开启了对崖柏这一中国特有珍稀植物进行拯救与保护的新征程。

  范美勇是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他与同伴在密林之间攀爬穿行,背上背着的调查工具、安全绳、干粮、帐篷等足有好几十斤重。遇到荆棘杂草,就用砍刀开路;见到悬崖绝壁,就用木头搭桥,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

  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邬黎介绍,野生崖柏大都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里,他们必须系好安全绳,在同伴的帮助下垂直降至崖下实施挂牌。对于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则借助无人机勘查,根据影像精准定位,绘制崖柏地形图、数据库。

  目前,雪宝山已有5200多株崖柏有了专属“身份证”,它们的直径、树高、有无开花结果等信息都被记录在册。这些详实的数据,让崖柏的保护和研究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

  雪宝山再次发现崖柏,在全球植物学界引起了不小轰动。2005年,中国林业科学院柏树研究专家郭泉水带着团队从北京来到雪宝山,对崖柏开展科学研究。

  “我们调查发现,野生崖柏生长环境差,结实周期长,自然繁殖能力低下。”经过一年多的初步摸排普查,郭泉水担心再不想办法进行繁殖,崖柏将面临灭绝的命运。

  古老的崖柏种群已进入“耄耋”之年,坐果结实少。没有种子,郭泉水带着团队,利用剪下来的崖柏枝条开展扦插繁殖实验,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培育小苗子。起初,是在北京林科院的模拟实验室进行扦插繁殖,三年里,尽管穷尽了各种方法,但扦插的生根率始终在20%左右徘徊。

  面对困难,郭泉水没有退缩。后来,他从崖柏的小树上采集穗条进行扦插,生根率竟然猛增到96%。这个意外发现,让科研团队兴奋了好几天。

  但问题接踵而来,野生崖柏多已“高龄”,年幼的小树屈指可数,无法采集大量穗条。

  转机出现在2012年10月,雪宝山上的野生崖柏种群出现了十年来首次大规模结实。

  崖柏晚年“得子”,种子来之不易,郭泉水格外珍惜。那段时间,他整天泡在实验室。“文献上没有记载,前人没有做过,能够把种子培育成小苗,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郭泉水把崖柏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看着它一片叶子接着一片叶子生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泉水利用采集的450斤种子繁育出了40万株崖柏幼苗,为大规模扦插提供了条件。

  崖柏是我国“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5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野生崖柏总量不足1万株,且种群年龄结构老化,结实繁殖能力低下,自然更新困难,面临森林火灾、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风险,其携带的遗传资源随时可能丧失。

  2022年12月,首批扦插的12万株崖柏在温室里培育两年后长到20厘米,被移栽到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环境。

  2023年3月,第一批崖柏苗移栽到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和雪宝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极其相似。前不久,经科研人员测量,移栽到此的崖柏苗高达33厘米,足足长高了8厘米,而且存活率高。“我们一共栽植了106株,目前只死亡了3株。”邬黎抚着一株崖柏树苗喜形于色,感叹成活率有些出乎意料。

  今年4月,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组织科研人员前往内蒙古包头和宁夏银川开展崖柏适应性研究。这两地均在我国北方,风沙较大,生态脆弱,如果能移栽成功,将进一步扩大崖柏的生存空间。

  时隔一个月后,200株崖柏从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出发,前往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如果崖柏能在咱们贺兰山东麓试栽成功,对改善生态环境将功不可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梁咏亮望着茫茫戈壁滩,眼里满是渴望。

  “经过5个多月生长,崖柏地径平均增长了5毫米,苗高平均增长了7厘米以上。”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雷喜笑颜开,“看来崖柏苗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扎根‘他乡’了。”

  如今,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共繁育崖柏174万株,其中已回归野外的有52万株。今冬明春,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还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0个点,继续开展迁地保护和适应性栽植试验。“如果崖柏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黄河上游能够正常生长,就是给黄河上游的造林绿化找到了一个优质的树种,将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生态功能。”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欣喜万分地说,崖柏这个珍稀植物的涅槃重生,见证了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奇迹,丰盈了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而这样的奇迹,还会继续精彩上演!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